8月24日,位于淮安市淮安区的车桥战役义士陵寝,阳光为追到碑镀上金色光晕。陵寝摆列馆中,一组泛黄的连环画特地引东谈主详确——这即是由原新四军第1师3旅7团管事兼团报剪辑赵坚1944年亲历战役后创作的“车桥战役主题连环画”。
“车桥战役主题连环画”。赵坚 作
这组缔造于战壕中、以枪弹头为笔创作的文艺作品,当年曾随《战斗报》在苏中凭据地流传,成为饱读动军民的首要精神兵器。该作品还被中国东谈主民更动军事博物馆保藏。
虎口拔牙,揭开华中局部反攻序幕
1944年3月5日,在新四军第1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事委员粟裕的指令下,我军对日伪盘踞的车桥镇发起总攻。经过一天两夜强烈厮杀,攻破碉堡53座,歼日军460余东谈主、伪军480余东谈主。此次战斗还生擒了其时领有日军大佐军衔的军官三泽金夫,创下中国队列通过作战生擒最高军衔日军军官的记载。
江苏省新四军商榷会副会长王伟
“车桥战役拉开新四军华中局部政策反攻的序幕。”江苏省新四军商榷会副会长王伟说,此役还买通了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地区的政策关连,自如和扩大了苏中抗日凭据地。
车桥战役领域不久,赵坚处所部队到宝应休整,回来领导、补充兵员并开展练兵行为。“部队休整了,我父亲莫得休息,他欺诈这长途的鼎沸时刻画出了‘车桥战役主题连环画’,刊登在五套色的《战斗报》特辑——《战斗画刊》上。”赵坚之女赵小卫告诉记者,画报如故注销,受到战士们的一致留情,并在部队中广为传阅。
赵坚之女赵小卫
“车桥战役主题连环画”活泼收复了车桥战役的强烈战斗场景,极具视觉冲击力。画面中硝烟饱胀,将日军猝不足防的痛楚姿态与新四军战士智勇双全的战斗形象展现得长篇大论。它用最朴素的叙事将战术细节与英英气概传递给军民,既是饱读动士气的精神军号,更是记录抗战微不雅史的真正切片。
“作品既有局部特写,比如碉堡炸毁一刹,也有战士冲向前仰视的大景角度,杰出有感染力。”南京艺术学院东谈主文与博物馆学院(艺术商榷院)副教师陈天白评价, 这组作品是少有的战时一本领术贵寓,弥补了影相贵寓不足,成为商榷新四军战地好意思术的突出什物。
弹头作画,铭刻惊魂动魄铁鏖战场
“战斗打响时,我处所连的任务是主攻北城门,把城门炸开。由于敌东谈主火力太猛,聚合上去两个组没能完成,战友们皆昂然捐躯了。我说我去,我死掉以后你(副连长)当连长。”8月23日,南通市通州区金沙街谈,99岁乐龄的新四军老战士于健向“凯歌穿越八十年”寻访团敷陈这场惊魂动魄的战役。车桥战役中,于健在烽火连天中匍匐前进,硬是把火药送到了城楼下。就在拉好引信往下滚时,一颗枪弹打中他的后背,剧烈的爆炸声中,于健失去了知觉。
新四军老战士于健
强烈的战争场所被赵坚用作品定格。在“车桥战役主题连环画”中,有6幅详确形容新四军战士炸碉堡的经由。制高点上站立着两座日军悉心构筑的碉堡,四周详布铁丝网。新四军战士仰视这座短小精悍时,手中仅有机枪、步枪和木柄手榴弹。可是战士们莫得被吓倒,一个接一个前进冲锋,最终碉堡被炸毁。
车桥战役主若是夜战,是以赵坚用青灰色来凸起夜战的配景,红色的火光、玄色的碉堡突显战斗的强烈,映衬出夜战的真正敌视。“其时物质匮乏,要画大面积的青灰色,钢笔一使劲蜡纸就划破了。于是我父亲将枪弹头当画笔创作,莫得彩色油印机就用蜡纸,每张用一种神志,一张报纸分屡次滚刷印制,印出五套色《战斗画刊》。”赵小卫说。
赵坚1924年降生于江皆宜陵镇,原名赵长龄,1940年进入新四军,为了抒发抗战的决心更名赵坚。在用功卓绝的抗日战争年代,赵坚用他的画来宣传抗日,奖赏英模,饱读动士气,进步部队战斗力。
在炊火年代,连环画看成“流动的兵器”被新四军等闲使用。吕蒙、莫朴、程亚君创作的木刻连环画《铁梵刹》, 凭据真正事件创作,响应敌后抗日凭据地的沉重斗争。杨涵创作的版画连环画《沙沟战斗》,每幅唯一洋火盒大小,作品真正活泼,大大增强了凭据地军民震动抗战的决心。连环画作线条圣洁明快,视觉冲击力强烈,能直不雅抒发抗日主题,在动员专家、饱读动士气方面推崇了首要作用。这种艺术创新为自后的更动题材好意思术创作提供了首要鉴戒,也为新中国好意思术作事奠定了基础。
百条“船桥”,彰显人心所向
车桥自古即是大路,因河谈上横亘着5座桥梁,形如繁体“車”字而得名。80多年畴前了,涧河之水奔流依旧,河水反照着两岸新建的小楼,新时期车桥正应承出春深似海。
车桥战役的告成,收货于周详的政策部署、举座指战员的大胆奋战,更离不开匹夫这座最大的“靠山”。车桥镇后生党员干部、志愿讲授员杨颖向记者讲起一个当地流传的故事:“其时攻打碉堡用到的‘老黄牛’山炮,需要拆成零件运到前哨,是民兵连夜搬运的。”
车桥战役前夜,在与车桥镇隔湖相望的宝应县西安丰镇太仓村,当地村干部发动全村东谈主将100多条农船、200多块木板、100多根长树棍和毛竹、100多根牛绳辘集到绿草荡渡口,在船上搭成临时的“船桥”,让新四队列伍得以快速抵达车桥镇外围,熟识环境并进一步摸清敌东谈主的注重工事,为车桥战役的告成铺平了前进谈路。
军民协同架桥的场景在赵坚的系列连环画中也有体现。夜色中,河水湍急奔流,战士体魄浸于河水中托举木板,沉重架起桥梁。赵坚还用笔墨记录 “水上架桥”这一极具感染力的场景:“车桥土城高又高,月照荒草静偷偷。豪杰热血滔滔流,不破车桥不回头。外壕水深冷如冰,为了架桥不顾身。”
车桥战役义士陵寝
“老匹夫积极合作新四军抬担架、运载食粮、抢救伤员,应该说新四军缺什么,老匹夫就援助什么。”王伟说,车桥战役活泼诠释了“山河即是东谈主民,东谈主民即是山河”。
如今,摆列于车桥战役义士陵寝的画刊,纸页边际仍可见行军振荡时的磨损行踪。透过斑驳的线条,更能触摸到有温度的细节:弓身冲锋的战士剪影、碉堡被炸毁时的火光冲天……凝固的一刹,恰是对“血肉丰碑”最鲜美的注解。寻访团成员、00后大学生王智琦说:“站在这里,嗅觉不仅是用眼睛看画,更是在寻访经由中完成了一场与先烈逾越时空的感东谈主对话。”
寻访团凭据“车桥战役主题连环画”(1944年)创制的海报
下一篇:没有了